摘要:(1)評價與選擇的基本原則 1)良好的均載性能,浮動構件的重量要輕、受力要大(例如NGW型傳動中行星輪受力最大,為2倍圓周力),受力大則浮動靈敏。此外,浮動構件應能以較小的位移量即可補償制造誤差(例如NGW型傳動中,行星輪和行星架在均載時移動量較小)。 2)
(1)評價與選擇的基本原則
1)良好的均載性能,浮動構件的重量要輕、受力要大(例如NGW型傳動中行星輪受力最大,為2倍圓周力),受力大則浮動靈敏。此外,浮動構件應能以較小的位移量即可補償制造誤差(例如NGW型傳動中,行星輪和行星架在均載時移動量較小)。
2)良好的運動學和動力學性能,即均載機構的效率要高,并具有緩沖和減振性能等。
3)良好的工藝性和經濟性,即結構尺寸小、重量輕、機構簡單、對各構件的精度無過高要求,使用可靠而費用低。
4)適應傳動的總體布局。
(2)載荷不均勻系數Kc
用Kc作為衡量均載效果的指標已得到公認。Kc的定義是:某行星輪傳遞的最大載荷(功率或轉矩)與均布載荷時行星輪理論載荷(功率或轉矩〕之比。各種均載方法的Kc的概略值見表9.2-19。表中的Kc值多以NGW型傳動的實驗數據(個別的為類比推算數據)列人。實臉齒輪的精度為7級或8級。
用Kc作為衡量均載效果的指標已得到公認。Kc的定義是:某行星輪傳遞的最大載荷(功率或轉矩)與均布載荷時行星輪理論載荷(功率或轉矩〕之比。各種均載方法的Kc的概略值見表9.2-19。表中的Kc值多以NGW型傳動的實驗數據(個別的為類比推算數據)列人。實臉齒輪的精度為7級或8級。
(3)各種方法對主要構件的精度要求
對主要構件的精度要求是評價各種調位均載方法的重要指標。由運動學分析得知.各種誤差要求不同構件具有不同的調位位移量。為了便于比較,調位構件位移量大于誤差值者可以認為在該構件調位時要求該誤差值要小。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則認為該誤差值可大些。兩者接近相等,則認為要求中等。各種方法對主要構件的精度要求(用對誤差值的要求表示)見表9.2-20。


各種誤差值常代表一系列誤差,在分析誤差和確定各構件公差時應注意。例如固定在機架上的內齒輪的名義偏心誤差E3,它有內齒輪本身偏心誤差,也包含內齒輪座孔偏心誤差等等;再如行星輪名義偏心誤差E2,除本身誤差外也包含行星軸和行星軸承的偏心誤差;又如固定軸線的太陽輪名義偏心誤差E:,除本身誤差外,又包含太陽輪支承系統的偏心誤差。
(4)各種調位均載法的動力學性能
作為評價調位均載法的重要指標的動力學性能應包括下列內容:
1)調位力的大小;
2)調位構件及其連動構件在調位時產生的慣性力大小;
3)調位的機械效率(顯然調位件的連動構件越多機械效率越低)。以NGW型傳動為例,顯然行星輪軸心的調位力Fc=2F(是齒輪嚙合圓周力F的兩倍)大于中心輪的調位力Fa(是各齒輪副的嚙合力的向量合成力),所以從調位力的大小看,用行星輪調位較好?紤]到機械效率η,實際的調位力Fa應當是
。行星輪杠桿連動擺動調位均載法的η=0.98;行星輪油膜浮動調位法η> 0.99 ;基本構件浮動調位法η>0.99(太陽輪浮動時的效率大于行星架浮動時的效率)。除行星輪軸向調位法的η較低外,其他方法的η皆較高,故對調位影響較小。

基本構件浮動調位法中,浮動構件的質量由小到大的順序為太陽輪、內齒輪、行星架。構件誤差△、e、E1、E2、E3和E4對基本構件的浮動預率影響相同.對浮動構件軸心運動軌跡的影響基本相同(見表9.2-21),對浮動量的影響則不同,中心輪的浮動量約為行星架浮動量的1.4~1.88倍。由實驗知,基本構件中心的浮動軌跡為近似圓.故可按圓周運動計算其慣性力。質量很小的太陽輪的慣性力最小;至于內齒輪、行星架的慣性力.只須將浮動行星架系統的質量和1.4~1.88倍的浮動內齒輪系統的質量相比較,就可以知道。在一般情況下,浮動行星架的慣性力較大。行星輪連動擺動調位法中,由于行星輪的質量小,位移量不大,故慣性力較小,但還應當考慮連動裝里的綜合慣性力,因此,可以認為這種方法的慣性力大于太陽輪浮動調位時的慣性力。但小于行星架浮動調位時的慣性力。行星輪油膜浮動調位法的慣性力是最小的。


(責任編輯:laugh521521)
上一篇:均載方法的分類
下一篇:行星輪油膜浮動均載理論
文章分享: |
|